13775602470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相关资讯
检测服务
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
证书展示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关于我们
相关资讯
检测服务
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
证书展示
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常州检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万经理,张经理
手 机:13775602470
手 机:18921002897
网 址:http://www.czjttest.com
邮 箱:13775602470@163.com
地 址:中国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通江大道391号
相关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相关资讯
2023-03-28
每年帮扶小微企业2000家以上!河北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为持续发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助力小微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印发通知,决定深入开展2023年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通知目标明确,河北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围绕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每年帮扶小微企业2000家以上,每个市打造1—2个提升行动重点县区和产业,每个县(市、区)每年培育2个以上提升行动典型案例。 在全面推开提升行动的基础上,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重点抓好1个国家级区域试点、4个省级区域试点和17个市级区域试点县区的工作指导,协调河北省提升行动工作进度,组织开展河北省专题培训,择优发布提升行动典型案例,组建专家库并组织技术专家编写行业提升指南,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河北省各市局要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实际,着力打造1—2个质量认证提升行动重点县区和产业,培树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提升示范企业。各县(区)局要积极发动小微企业参与提升行动,协调认证技术机构帮助企业找准质量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建立帮扶企业工作台账和“问题清单”,制定具体有效的帮扶措施,加强宣传推广和典型培树,每年培育2个以上提升行动典型案例。 河北省各级各类区域试点要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牵引,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制定和落实区域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构建技术服务平台,全面助力区域产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河北省各认证机构要紧贴省内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聚焦小微企业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并根据不同产业特点,研究开发适合区域性小微企业的认证标准和认证规则;要根据重点帮扶区域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和编制县域特色产业小微企业整体提升的行业指南;要增强公益服务意识,酌情减免或灵活收费,用高质量的工作成果打造口碑,树立认证行业的良好形象。
2023-03-27
“服务认证促发展惠民生——信息服务认证助推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在深圳举办
3月22日上午,“服务认证促发展惠民生——信息服务认证助推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监委服务认证专家工作组)承办。近年来,深圳以助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积极促进服务认证健康有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2月底,深圳有服务认证机构60家,约占全国服务认证机构比例10%;服务认证涉及批发业和零售业服务、科学研究服务、不动产服务等20个领域;服务认证获证企业有2081家,占全国比例5.06%;服务认证证书3976张,占全国比例6.58%;2022年新增服务认证证书1171张,比2021年增长42.2%。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军指出,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服务认证工作,要提高站位,深刻把握服务认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大力推动信息安全服务认证的市场化应用。协同统一,统筹抓好服务认证的行业服务与监管。在指导服务认证良性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服务认证的事中事后监管,维护认证市场秩序。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刘贤刚表示,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十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效益稳步增长,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6%,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在工业中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连续九年保持第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从2.5万亿元增长至9.5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6%,增速位居国民经济各行业前列。电子标准院将继续扎根深圳为本地客户提供各类认证和技术服务,积极参与深圳标准认证、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认证等工作,全力践行支撑政府,服务产业,贡献标准化最大价值的使命。在认证机构代表发言环节,部分机构代表在活动现场展示分享关于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认证,详细介绍了信息安全服务认证的具体内容,以及地区获证数据情况。 在行业企业代表主题发言环节,华为、中兴、百度等相关企业代表进行了实践分享。活动最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做总结发言。他指出,质量认证工作已为深圳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的作用,深圳这种这座具有国际化的典型特征的城市,其各项政策也为质量认证的发展提供了先天的土壤。2022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2万亿元,第三产业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总和。在总结讲话中,刘卫军为服务认证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宣传推动,二是认证机构要不断提升认证的供给侧水平,三是保证认证的公信力。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认证活动的监管,强化企业服务认证证书的保持度。现场活动结束后,刘卫军带队前往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度(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现场调研,并在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体验点现场体验百度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真实感知服务认证在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
2023-03-23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签订2023年检验检测认证监管区域合作行动计划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河北省市场监管局近日签订《2023年京津冀检验检测认证监管区域合作行动计划》,将在5个方面联合开展行动。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合作,充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根据《京津冀检验检测认证监管区域合作备忘录》,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共谋发展,2023年将进一步提升协同监管能力,促进京津冀三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是开展三地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切,在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食品、生态环境检测领域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通过实验室间指定检测数据的比对,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测试活动的技术能力,督促检验检测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和设备保养,熟练掌握试验流程,规范试验操作,提高技术能力。二是开展三地食品检验机构技能比武。重点考核参赛机构人员基本操作技能和仪器分析实操能力,激发检验人员找差距补短板、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钻研检验检测技术的热情,进一步促进三地检验人员能力提升。三是开展三地检验检测机构互派检查。在生态环境检测领域,通过互派检查组专家等方式,开展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互查,推动监管工作交流,实现监管资源互补。四是开展三地指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专项检查。对三地部分指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的指定资质符合性,认证申请受理、检测工作、工厂检查、认证决定、证书标志等方面的管理,以及认证活动的合规性进行联合专项检查。五是开展三地绿色产品认证联合宣传推广活动。以“引导绿色消费,畅享低碳生活”为主题,宣传绿色产品认证、“双碳”相关政策和成功案例,推动京津冀三地高端品质认证发展,有效促进消费提质升级。通过开展一系列行动,不断完善机制制度建设,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将不断规范认证检验检测机构活动,维护认证检验检测市场秩序,发挥“守底线、保民生、拉高线、促发展”积极作用,提升认证检验检测知晓度、认可度、满意度,持续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03-20
守护安全“底线” 拉升质量“高线”——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助力消费环境建设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的典型特性,被誉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对于消费者而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可以从供给端发挥“保底线”“拉高线”的作用,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同时,可以从需求端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证明,指导消费行为,增强消费信心,优化消费环境。截至2022年底,我国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突破5.4万家,服务产值超过4000亿元。共颁发产品、管理体系、服务等各类认证证书336.6万张,涉及93.9万家企业和组织。其中,产品认证(包括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和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150.5万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80.1万张、服务认证证书6.0万张,为营造安全、放心、优质的消费环境提供了切实保障。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家用电器、手机、汽车、玩具、建材等16大类94种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累计颁发有效CCC认证证书46.1万张,引导消费者“识目录、 看标志”,选购通过CCC认证的安全产品。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开展APP安全认证工作,覆盖支付宝、云闪付、百度地图、苏宁易购等常用APP;陆续建立实施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认证制度,在银行、电信、电商等重点行业引导网络运营者加强对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相关认证证书近200张。联合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推出优化车检服务系列举措,简程序、降成本、提服务,每年减免检测费用200多亿元,“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燃气安全百日行动,重点对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货车、家用燃气器具等CCC产品加强监督检查,组织排查常压罐体检验机构安全风险,压紧压实机构、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行业监管责任,为保障“三品一特”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适应高端消费、智能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趋势,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和生活服务领域,大力推行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智能家电等高端品质认证和商品售后服务、养老、健康、金融等服务认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营造放心优质消费环境。全国共有1.5万家企业获得2.6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机产品年销售额突破900亿元,有机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近200亿元。加强“双碳”领域认证制度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将建材、快递包装、电器电子产品等90种产品纳入绿色产品认证范围,颁发绿色产品认证证书18万余张、获证企业2万余家,仅获得认证的绿色建材每年就可降低碳排放6000多万吨。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引领生态绿色消费。聚焦电商行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行商品售后良好服务认证,有效促进线上销售商品售后服务提质增效,共发放商品售后服务认证证书2.8万余张,涉及获证组织2.6万余家。深入实施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鼓励企业按照相同标准生产达到相同质量水准的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把实施“三同”对标先进标准作为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积极搭建“三同”服务平台,推动“三同”企业和产品走进市场。网易严选和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设立了“三同”专区,为“三同”产品开辟优质的销售渠道,专区开通以来,“三同”产品销售量超过113万件,销售额突破3.5亿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优良方法,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质量管理短板,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运用质量认证手段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全国共出台545项激励政策,352家认证机构积极响应,累计为21万家企业免费培训超过百万人次,为37个行业2万余家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据不完全统计,参与提升行动的企业年度营收平均增加12%,年产销量平均提升13%,利润率平均提升10%,在疫情冲击和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实现效益逆势增长。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技术服务,帮扶制造企业14.4万家,推动降本增效逾10亿元。坚持重拳出击,注重标本兼治,严厉查处虚假认证、出具不实和虚假检测报告、买证卖证、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平台可及、数据可靠、消费者可见、产品可溯”的CCC认证证书联网核查机制,推动线上线下监管一体化。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CCC认证证书联网核查,实时核查平台销售CCC产品的证书状态,对无证书或者证书失效的直接拦截或者下架处理。2022年,电商平台联网核查CCC证书共计6590万次,涉及商家132万家,因无证书或者证书失效等原因拦截下架CCC产品共计103万件;会同公安部门在电动自行车上牌环节核查CCC证书6110万次,有效遏制了无证制售、改装篡改等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对认证从业机构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严厉打击虚假认证、买证卖证、认证走过场等违法行为;对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CCC产品、有机产品进行重点抽查,发现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立刻督促认证机构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并公布抽查结果。2022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认证领域违法案件3458起,罚没款1.18亿元,查处违法认证机构59家,有力规范了认证市场秩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碳核查检验检测机构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机构941家,对11家涉嫌出具虚假报告的机构开展立案调查,严厉惩治检测数据造假行为,净化了市场环境。
2023-03-13
“服务认证促发展惠民生体验活动”在青岛举行
3月7日,“服务认证促发展惠民生体验活动”在青岛市李沧区开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二级巡视员陈海洋、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王传新、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东翔、李沧区区长魏瑞雪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国家认监委服务认证专家工作组、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认证机构和企业负责人10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服务认证促发展惠民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二级巡视员陈海洋讲话中强调,服务认证是基于顾客感知,关注组织质量管理和服务特性满足程度的新型认证制度。我国具备服务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585家,全面覆盖国民经济行业领域,发放有效服务认证证书59600余张,涉及获证组织40566个。十九大以来,服务认证机构数和有效证书数分别增长了6.9倍和11.8倍。服务认证对提升优质服务供给、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切,充分发挥质量认证市场化属性和自愿性认证“拉高线”作用,以市场需求引导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以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激发市场需求,以服务认证的高质量供给,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激活服务认证发展新动能。以加强基础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以市场需求、消费需求为导向,建立推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服务认证制度。青岛市积极开展服务认证促发展惠民生体验活动,围绕消费者多元化服务需求,让消费者真实感受到服务认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交出了服务认证“走在前、开新局”的“青岛答案”。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王传新在活动中表示,山东立足为“市场添活力”和“发展添动力”的目标,全面推进认证工作创新提质、突破发展,全方位打通认证机构、获证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认证链条各环节,认证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省6.72万家企业获得24.98万张各类认证证书,证书数量同比增长11.06%,占全国的7.48%,证书数量和覆盖领域均位居全国前列。青岛在服务认证领域积极发挥领航作用,为全省打造服务认证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为全省学习服务认证“青岛模式”搭建了广阔平台,要求全省持续擦亮“促发展惠民生”服务认证品牌,在接力跑中共同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模样”。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东翔在讲话中指出,“青岛服务”加速崛起、进阶发展,全市有服务认证机构发展到11家,获得服务认证的企业373家,取得了477张服务认证证书,服务认证正成为服务业扩容升级的新动能。青岛锚定发展主题在认证领域先行先试,创新推出“服务型执法”模式,坚持“科学精准有效监管、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工作理念,通过全国首批农贸市场服务认证,打造智慧型、多元型、自治型农贸市场,实现农贸市场规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高品质发展,让菜篮子装满幸福感。青岛聚焦服务主旨在民生领域服务惠民,获批验光配镜服务认证全国试点,打造服务认证“追溯可视+信用赋能”的青岛模式、李沧经验,实现近视防控数字化防控和验光配镜流程规范化服务,以实际行动讲好“服务认证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感、服务评价提升消费体验获得感”的青岛故事。在活动座谈会上,认证机构和企业代表纷纷表示,青岛推行青少年视力健康码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一人一档一码,做到检测结果可视可追溯,近视防控取得见得着的效果;市场监管局与教体局合作,建立近视防控服务认证采信制度,设立“近视防控服务工作站”,指导开展爱眼护眼宣传,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从制度上建起了防火墙。在活动现场观摩体验中,广大群众表示,建立验光配镜服务认证企业名录和产品目录,让大家能正确选择有资质的验光配镜机构和近视防控产品及服务,避免了视觉健康“二次伤害”。青岛作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将继续有序推进全国高端服务、新兴服务产业的标准认证策源地建设,构筑服务认证“追溯可视+信用赋能”青岛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守护岛城百姓美好生活。
2023-03-09
四川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现场会召开
2月23日,四川省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活动暨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现场会在苍溪县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凯批示精神,副局长欧海林出席并讲话。省市场监管局认检监管处、相关直属单位负责人,市(州)市场监管局相关科(处)负责人,认证检测机构相关负责人、技术专家,小微试点企业代表参会。
2023-03-02
《人民日报》刊发市场监管总局党组署名文章: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共市场监管总局党组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统筹“两个大局”、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宏伟蓝图,在我国质量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建设质量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大力促进质量发展,狠抓质量提升,推动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效。 建设质量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国家强必须质量强,质量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历高速增长后,必须推动实现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的根本性转变,才能真正走上强盛之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的质量效益仍有待提升,必须把质量上升为国家战略,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走以质取胜发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 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树立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鲜明导向,以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将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振兴实体经济。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提高产业链质量竞争力,促进区域质量协调发展,以质量提升助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质量一头连着供给,一头连着需求,贯通了整个产业链条,融入了经济发展全域,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助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循环畅通,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质量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关键要素,要深化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开展双多边质量合作交流,发展更有质量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更有活力。 建设质量强国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要求。质量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生活品质。要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质量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供给质量,不断释放和扩大内需潜力,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准确把握质量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 《纲要》对我国质量强国建设作出整体部署,明确了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中国致力于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是质量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健全质量政策,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变革创新,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全民质量素养,积极对接国际先进技术、规则、标准,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质量支撑。 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必须明确总体发展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切实抓好质量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实 《纲要》明确了八个方面重点任务,这些都是质量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需要全面准确把握,统筹推进落实。 一是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协同开展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质量技术和装备,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开展质量惠民行动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二是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分行业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打造技术、质量、管理创新策源地,实施区域质量发展示范工程,推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 三是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制度,推进实施重点产品质量阶梯攀登工程。 四是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强化工程质量保障。促进从生产到施工全链条的建材行业质量提升,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升级工程,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五是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生活服务质量监管,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服务品质提升工程。 六是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实施中国品牌建设工程,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七是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建立高效权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建设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实施质量基础设施拓展伙伴计划,推进实施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增效工程。 八是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健全质量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工程质量违法违规等行为。完善多元化、多层级的质量激励机制,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健全产品召回管理体制机制,实施质量安全监管筑堤工程,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开展质量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双多边合作,定期举办中国质量大会,积极参加和承办国际性质量会议,加强质量国际合作。 建设质量强国,必须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质量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建立质量强国建设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促进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确保任务落地见效。开展督察评估,加强中央质量督察工作,建立纲要实施评估机制,形成有效的督促检查和整改落实机制。
2023-03-01
全国首部乡村民宿服务认证标准在浙江发布 46家德清民宿获首批服务认证证书
全国首部民宿服务认证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要求》(RB/T 081—2022)近日在浙江省德清县正式发布,当天召开的全国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工作现场推进会还向首批通过认证的46家德清县民宿颁发了服务认证证书。 民宿服务认证让监管者有据可循,让民宿经营者提升服务有对标指引,让消费者选择民宿有辨别标签。首批通过认证的莫干山蕨宿创始人姜文英说:“民宿是一个个性、感性、诗性的产业,服务往往存在粗放、模糊和不稳定的地方,有了认证标准,就可以更好地实现感性和理性、个性和统一性的融合协同,引领乡村民宿形成标准操作流程,在明确理念、系统流程的指引下将服务做得更好 。” 浙江省德清县是乡村民宿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民宿发展的样板地、标杆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目前,德清共有高、中、低端各类民宿近900家,床位超1万张,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营业额突破30亿元,成为推进德清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现实之路。 德清民宿是我国民宿业高速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促进百姓致富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2年全国在线民宿交易规模超200亿元。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民宿产业也出现了开办盲目化、竞争同质化、服务低端化等问题,甚至有些民宿业主诚信履约精神不足,利用网络预订的特点,欺诈消费者,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借用国际通用的认证手段,由具有公正性、公信力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民宿的软、硬件作客观评价,可有效解决消费者在网上预订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通过认证的民宿在市场上具有辨识性与差异性,从而促进民宿行业的优胜劣汰和有序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创新工作,指导德清、嵊泗等地开展民宿服务认证试点,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认证赋能民宿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试点基础上,浙江又争取国家认监委于2019年底批复同意,由德清县人民政府承担《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要求》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研制工作。 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要求》标准将认证结果分五级,以“钻”命名,其中“五钻”为最高级。同时,认证结果以雷达图形式通过扫码展示,二维码将印制于认证证书上。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唯一的民宿服务认证试点省份,浙江将深入推动《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要求》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实施,推动将民宿服务认证工作列入全省开展绿色认证(“双碳”认证)集成改革和支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并确定了德清、松阳、开化、温岭、嵊泗等县(市)先行先试。
2023-02-27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彰显质量认证担当作为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运用质量认证手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近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总局党组有关部署要求,围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认识?质量认证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哪些作用?存在哪些问题和短板?有哪些具体举措?”等问题,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彰显质量认证的担当作为。一、质量认证有责任有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彰显作为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质量认证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被称为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党中央、国务院将质量认证定位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明确将其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赋予质量认证更加光荣、更加重要的职责使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质量认证有责任也有能力彰显积极作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质量认证为市场经济提供通用互认、权威公信的质量评价和信用证明服务,维护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防止区域或行业壁垒,促进市场统一开放和循环畅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多处对质量认证提出明确要求。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质量认证发挥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功能,服务于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党中央、国务院多项“放管服”改革举措采用质量认证手段,明确要求对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认证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一律转为认证。(二)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质量认证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安全底线同时提升质量高线,助力加强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助推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贸易强国等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一系列政策规划都对质量认证提出明确要求。(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质量认证能够有效提升食用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装备质量安全水平,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等方面大有可为。国家《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鼓励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四)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质量认证能够深化区域间贸易交流,促进区域间产销对接和产业联动,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升级,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各地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纷纷将质量认证作为打造区域质量品牌、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手段。(五)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国际上普遍将质量认证作为促进贸易便利畅通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标准协调、规则一致、结果互认的合格评定体系,实现“一次认证,国际通行”,便利国际贸易交往,是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工具。随着RCEP、CPTPP等自贸区建设的推进,涉及质量认证的制度型开放安排将更加完善,作用将更加彰显。二、质量认证服务新发展格局取得积极成效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按照总局党组“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和“一个大市场,两个强国,三个监管,四个安全”的工作着力点,加快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通用互认、权威公信的质量认证体系。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认证机构1128家,累计颁发有效认证证书336.6万张,获证企业93.9万家,质量认证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服务新发展格局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市场制度规则统一,降低市场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是强化质量认证体系的顶层设计,促进市场规则统一和循环畅通。按照“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原则,建立起与国际全面接轨的质量认证体系,实施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全面覆盖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和人员各领域,提供全社会通用的质量评价和信用保证,为服务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制度保障。近年来,我们加快修订《认证认可条例》,发布《“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推动质量认证体系更加适应新发展格局。二是加快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建设,培育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整合节能、环保、低碳、循环、可再生等多个涉及绿色生态的评价制度,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目前绿色产品认证已覆盖建材、快递包装、电子电器、纺织品等90种产品,累计颁发证书2万余张、获证企业2千余家,有效降低了绿色产品的市场成本。三是推进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防止重复准入。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改革方案,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关于深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优化电子电器产品准入管理制度,对安全风险较低、技术较为成熟的9种产品不再实行强制性认证管理,调整优化强制性认证程序,统一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和强制性认证电磁兼容(EMC)检测要求。四是强化认证行业监管,维护质量认证的公信权威。2022年,部署组织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查处违法违规机构59家;加强对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货车、家用燃气器具等高风险CCC产品的监管,对存在违规的1371张认证证书作出暂停、撤销处理;对134家认证机构进行资质核查,撤销资质条件不符合或提交虚假材料的31家机构资质。(二)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质量基础设施作用,支撑产业经济提质升级。一是健全重点产业质量认证体系,增强产业基础能力。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轨道交通设备、机器人、北斗导航、商业密码、金融科技等产品认证,推动钢铁、航空、汽车、工程勘察设计等行业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积极开展创新管理、可持续管理等体系认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升级。二是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质量管理短板,运用认证手段提升小微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国各地出台545项激励政策,倡导352家认证机构累计为21万家企业免费培训超过百万人次,为37个行业2万余家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在全国率先启动区域试点工作,探索区(县)域产业提升的有效路径,96.95%的小微企业反映提升成效明显。据统计,提升行动帮助小微企业产品合格率平均提升20%,消费者满意度平均提升26%,企业利润率平均提升10%。三是积极推行高端品质认证,促进消费升级。鼓励认证机构开展有机绿色、智能家电、高清显示、无障碍环境等高端品质认证,引导企业生产高于一般技术要求的高品质产品,增加优质供给。四是大力开展服务认证,培育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开展养老服务、健康服务、金融服务、环保服务、商品售后服务等服务认证,颁发证书数量相比总局成立时增长11倍,达6万张。五是构建网络安全认证体系,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建立实施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网络关键设备及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移动应用程序(APP)、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认证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网络安全认证体系,仅APP认证就已覆盖地图导航、旅游服务、购物消费、学习教育、网上银行等常用领域,助力数字经济规范发展。(三)围绕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起有机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在内的食品农产品认证体系,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质量认证服务。一是以有机产品认证为着力点,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途径。推动全国128个县域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帮助1.5万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5万张,全国有机产品销售额达951.6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有机消费市场。二是以服务认证为着力点,探索延伸做强乡村产业链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行绿色市场、乡村民宿等服务认证,促进农贸、旅游观光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浙江莫干山通过民宿服务认证的助力,成功培育了上百亿的乡村民宿产业。三是以棉花可持续认证为切入点,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建立棉花等农业领域可持续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培育新疆棉花等我国可持续发展品牌,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引导,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一是优化质量认证服务供给,提升对区域经济的支撑服务能力。根据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不同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机构指定方式,优化指定机构的区域布局,扩大指定机构的覆盖范围。5年来,CCC指定实验室由195家增加到280家,资质能力不断拓展,满足了产业发展急需。同时,积极支持地方加快发展质量认证服务业,鼓励各地开展质量认证示范区创建,支持浙江率先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综合配套改革,成功开展了绿色产品认证、民宿服务认证、电动自行车CCC认证等试点,促进了区域产业集聚发展。二是推动质量认证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支持组建“长三角”国际认证联盟,促进“长三角”地区认证检测资源共享、结果互认;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湾区认证”,推动“一次认证、三地通行”,促进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三是运用质量认证手段,培育区域质量品牌。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发挥第三方认证的作用,打造“浙江制造”“上海品牌”“丽水山耕”“蒙字标”等一批区域质量品牌,提升区域质量品牌的辐射拉动效应。(五)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互认,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发挥质量认证的国际化优势,推动内外贸认证认可对接,疏通国际贸易堵点,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程度,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一是务实推进多双边合作。加入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固定合作机制,对外签署15份多边互认协议和127份双边合作互认安排。多边方面,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全部四大合格评定体系,76家中国机构成为体系成员,惠及数万亿美元电子电器国际贸易;加入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和全球食品安全倡议,惠及2万余家食品农产品企业。双边方面,建立中欧、中德、中俄、中韩、中美等固定合作机制,达成电子电器、有机产品、食品农产品等多项双边互认成果。二是打造合格评定服务企业“走出去”平台。为企业提供国际合格评定政策、技术法规、标准等服务,累计发布合格评定国际资讯600余篇,服务企业20余万家次;广泛收集中国企业面临的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及时发布防疫用品、取暖设备等国外市场准入及质量认证要求,通过WTO评议机制对24个国家开展贸易政策审议,助力出口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三、质量认证将在新征程上实干为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彰显更大作为质量认证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短板,一是服务供给不足,高水平供给短板明显,难以满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求;二是行业大而不强,从业机构及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缺乏具有国际影响的制度品牌和机构品牌,我国质量认证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不足。三是统一管理有待加强,一些行业和地方开展的形似认证的多种评价活动,容易形成市场壁垒,不符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四是社会公信力不强,认证行业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认证价值难以充分体现,影响市场对认证结果的采信。我们将牢记实干为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质量认证工作向高水平供给、高质量发展方向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彰显更大作为。(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攻坚克难持续深化改革,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持续深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稳步扩大自我声明实施范围,积极推动企业自检自证,继续深化“CCC免办自我承诺便捷通道”创新试点工作,进一步便利市场准入。二是全面推进认证机构资质审批改革。加强告知承诺方式新设立机构的资质核查工作,积极推进认证机构批准书电子化进程,进一步激发认证市场活力。三是积极探索认证人员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建立认证从业人员认证制度,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二)以提升服务供给为着力点,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质量提升。一是围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开展重点产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推动质量认证在航空、汽车、轨道交通、北斗导航、工程建设等重点产业的应用,重点做好行业特色质量管理体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北斗基础产品、无障碍环境等认证工作;二是围绕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行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研究建立碳标识认证制度,统筹运用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等多种认证手段服务“双碳”目标;三是围绕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大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产品、移动应用程序(APP)、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服务等认证工作力度;四是围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进人民福祉,积极推行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汽车、无障碍环境等高端品质认证和养老、健康、金融、社区服务等服务认证;五是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完善食品农产品认证体系,增加有机生态农产品供给,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六是围绕支持中小微企业,持续深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区域试点工作,助力区域产业做优做强;七是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整合绿色产品评定认证制度等重点工作,指导各地规范以质量认证为手段培育区域质量品牌的创建活动;八是围绕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推动粤港澳三地开展“湾区认证”,实现“一次认证,三地通行”;深入开展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推进行动,培育“三同”高端质量品牌。(三)以促进国际互认为着力点,增强我国质量认证的国际影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际循环。一是拓展多边双边合作成果。针对出口受阻多发的食用农产品、电子电器等领域精准发力,推动“小而美”的互认合作项目,强化重点出口产品“一站式”服务能力。二是深化“一带一路”认证认可合作。聚焦“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攻方向,加快推动与海合会、东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合格评定规则、制度的对接,与周边及重点贸易国别积极开展制度比对、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务实合作项目;三是升级“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信息平台”。提升平台传播影响和服务功能,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精准便捷的合格评定资讯服务。四是积极应对国外合格评定技术措施。开展核心关键领域境外合格评定活动对我国产业影响研究,会同相关方面做好能源资源、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境外合格评定技术贸易措施应对工作,打造自主认证品牌。五是支持合格评定机构国际化发展。鼓励国内机构与国际同行加强合作,推动国家层面合作互认成果有效落地,支持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互认,推动合格评定服务国际化、本土化。(四)以推进系统监管为着力点,维护质量认证的公信权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传递市场信任。一是加大认证行业规范整治力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推动分类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重点关注认证风险高和社会关注度高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机产品认证、HACCP认证、知识产权认证等领域,严厉打击虚假认证、减少遗漏程序、不合规远程审核、审核员挂靠等违规行为。二是严把获证产品安全准入关。加大力度查处CCC产品无证出厂销售等违法行为,加强认证有效性抽查,重点抽查儿童用品、小家电、电线电缆、电动自行车、有机产品等社会关注度高的获证产品,强化CCC产品自我声明信息的核查监管。三是强化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指导推动认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完善退出机制;推动质量认证信息数据全面融入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CCC认证全过程追溯与监测平台,完善“认证人员现场审核网络签到监管系统”,强化CCC证书联网核查机制,推动线上线下监管一体化;四是健全协同治理机制。发挥统一市场监管体系的综合效能,强化全国认证监管“一盘棋”格局,加强行政监管与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信息共享和监督联动,提升行业治理综合效能。(五)以加强基础建设为着力点,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制度保障。一是加强法治保障。加快修订《认证认可条例》,配合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修订工作。二是完善政策规划,抓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等规划实施,开展质量认证服务新发展格局政策课题研究,着力突破体制机制和管理政策上的瓶颈短板。三是强化标准引领。针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合格评定的应用需求,实施一批重点标准研制项目。四是夯实技术支撑。加强合格评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着力提升绿色低碳、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技术支撑能力。五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培训力度,健全认证监管技术专家队伍。六是完善信息化平台。提升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政务服务功能,建设质量认证全过程追溯与监测平台,推动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
2023-02-23
《人民日报》:我国累计颁发有效认证证书334.2万张,质量认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日报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欧阳洁)记者日前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我国持续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认证机构1128家,累计颁发有效认证证书334.2万张,获证组织93.5万家。 近年来,我国质量认证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推动质量认证在航空、轨道交通、卫星导航等重点产业应用,建立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认证制度,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产品依法实施CCC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颁发证书79.5万张,覆盖十六大类94种产品。积极推行智能家电、数字电视、物联网、机器人、交通一卡通等高端品质认证,以及健康、养老、金融、环保、商品售后服务等服务认证。服务绿色低碳发展,颁发绿色产品认证证书2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5万张,环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40万余张。
2023-02-20
国新办举行“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今天我们邀请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总工程师、质量发展局局长黄国梁先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负责人龚桢梽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负责人毕开春先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段永升先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作为指导我国质量工作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掀开了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新篇章,对我国质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质量变革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质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4个部门,共同完成了《纲要》编制工作。《纲要》印发后,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纲要》全文共十一部分三十二条,分为形势背景、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四个板块。 在形势背景部分,《纲要》指出,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强调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在总体要求部分,《纲要》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6个方面对实现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等目标进行了细化。展望2035年,《纲要》设定的目标是,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在主要任务部分,《纲要》提出了8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要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强化质量发展利民惠民。二是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要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三是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要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优化消费品供给品类,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四是提升建设工程品质。要强化工程质量保障,提高建设材料质量水平,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五是增加优质服务供给。要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六是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要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七是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要优化质量基础设施管理,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八是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要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健全质量政策制度,优化质量监管效能,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加强质量国际合作。 围绕上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纲要》同步部署了区域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品质、品牌建设、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安全等7项重大工程,还提出了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实施产品和服务质量分级,推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打造质量强国建设标杆,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管理,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等一系列创新措施。 在组织保障部分,《纲要》从加强党的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开展督察评估3个方面强化实施保障,明确提出要建立质量强国建设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加强中央质量督察工作、建立纲要实施评估机制等重要举措,推动抓好《纲要》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2023-02-14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 打造“零碳会议”新模式
2月7日,方圆标志认证集团(CQM)“信任连接美好未来”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此次发布会是方圆集团的首个零碳会议,彰显认证从业机构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双碳”发展的积极作为。 方圆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冀晓东表示,方圆集团实施品牌升级战略,将更好地发挥专业、可靠、创新、国际化的品牌优势,以助力全球高品质发展为己任,搭建信任桥梁连接美好未来。同时,这次发布会也是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一次倡议,作为我国较早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服务的机构之一,方圆集团以专业姿态践行“双碳”战略,向社会履行责任和传递信任。 发布会筹备期间,方圆集团倡议公共交通出行,全程采用无纸化会议活动,会议相关宣传以电子形式提供,并设置电子登记系统,记录采用线上方式。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核算了发布会举办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购买经核证的VCS项目减排量进行了抵消,实现了会议碳中和,并为每位参会人员颁发了个人碳中和证书。 作为北京市第一批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之一,方圆集团自2013年起开展了数百项企事业单位的碳核查工作,在北京市碳核查机构考评中连续三年获评“优”级且综合排序第一名。
1
2
...
11
12
13
14
15
...
70
71
共843条 71页,到第
页
确定
CopyRight
©
2013 常州检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5009843号-1
百度一下
关闭
13775602470
18921002897
工作日:8:00-18:00
周 六:9:00-18:00
QQ在线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