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75602470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相关资讯
检测服务
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
证书展示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关于我们
相关资讯
检测服务
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
证书展示
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常州检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万经理,张经理
手 机:13775602470
手 机:18921002897
网 址:http://www.czjttest.com
邮 箱:13775602470@163.com
地 址:中国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通江大道391号
相关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相关资讯
2022-04-13
四川省启动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
●重点对社会关注度较高、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以及有机产品证书发证量大、消费量大、历年监督抽检及舆情监测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高风险类产品开展认证有效性监督抽查 ●对抽检发现并经确认不合格的有机产品,省市场监管局认检监管处将及时发布认证风险预警通告并加强后处理 4月8日,四川启动2022年度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在行业专家、新闻媒体的共同见证下,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抽取全省200个有机产品生产企业的名单,随机确定流通领域购样抽检100个批次有机产品的购样地点。专项监督抽查工作即日起开始,将于11月30日前完成。 严把有机产品认证质量关,狠抓监督检查,省市场监管局连续3年组织权威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机构开展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每年抽查不少于200个获证企业(组织)、400个批次以上有机产品,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抽查连续3年合格率保持在93%以上。 根据《2022年度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实施方案》,今年的抽查主要是针对省内主要有机产品的抽样检测及相关生产、销售现场的监督检查,范围包括流通领域(实体商超、电商平台)及生产企业,重点对社会关注度较高、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以及有机产品证书发证量大、消费量大、历年监督抽检及舆情监测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高风险类产品开展认证有效性监督抽查。 和往年不同的是,此次监督抽查首次明确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管理单位的责任,并在往年的基础上制定《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抽样检测技术指引》,让抽检更规范、更有章可循。此次监督抽查还规范了抽查结果通报及后续处置信息报送等制度,明确对抽检发现并经确认不合格的有机产品,省市场监管局认检监管处将及时发布认证风险预警通告并加强后处理。 目前,四川省拥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区)和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区)共53个,示范创建工作覆盖全省17个市(州),总数居全国第一。全省有机产品认证获证企业(组织)有1113家,居全国第四;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达1504张,居全国第三,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产品。全省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达24万公顷,每年生产有机农产品80多万吨,年产值325.7亿元。
2022-04-08
助力老年人“智享”美好生活——首批“智能电视适老化认证证书”颁发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中“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的要求,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赛西认证”)会同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2)于2022年3月推出自愿性产品认证技术规范CESI/TS 040-2022《智能电视适老化认证技术规范》,并完成了该项目的认证实施规则国家认监委备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实验室作为授权检测单位进行测试,赛西认证依据实施规则的要求评价后颁发认证证书。小米、华为、创维、康佳四家企业的四种型号产品首批获得“智能电视适老化认证”认证证书。 “智能电视适老化”产品认证,为满足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视听、认知及行动能力的需求,从简捷模式、辅助功能、遥控器和交互方式四方面分别进行评价。获得认证证书的产品,表明其针对适老化方面的设计和实施,可满足特定人群用户的使用需求。 目前,“智能电视适老化”认证正在持续推广中,赛西认证将持续为“智能电视适老化”提供认证服务,为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更多的选择。
2022-04-06
两份重磅文件发布!对检测认证有这些新消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两份文件都涉及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来看看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有哪些新消息需要重点关注。 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具体意见。 《意见》明确提到推进质量和品牌信用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强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诚信要求,扩大国内市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水平。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推动企业将守法诚信要求落实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加强中华老字号和地理标志保护,培育一大批诚信经营、守信践诺的标杆企业。 查看全文请点击; 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另一份文件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对中医药工作进行了决策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这份规划部分提涉及检验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中药安全监管。提升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质量评价能力,建立健全中药质量全链条安全监管机制,建设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监测体系。加强中药饮片源头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中药饮片、中成药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中成药监测、预警、应急、召回、撤市、淘汰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中药说明书和标签管理,提升说明书临床使用指导效果。 2.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制定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目录,构建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利用山地、林地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开展道地药材产地和品质快速检测技术研发,集成创新、示范推广一批以稳定提升中药材质量为目标的绿色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制定技术规范,形成全国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对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培育一批道地药材知名品牌。 3.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鼓励创建以中药材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以中药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镇。制定实施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继续推进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探索将具有独特炮制方法的中药饮片纳入中药品种保护范围。加强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平台建设。研究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多部门协同监管。加快中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4.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供给。以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功能性化妆品、日化产品为重点,研发中医药健康产品。鼓励围绕中医养生保健、诊疗与康复,研制便于操作、适于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 查看全文请点击: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2022-03-31
江苏推进绿色认证促高质量发展
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省工信厅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绿色认证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绿色认证体系,推进统一的绿色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质量和效益。 《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省绿色认证制度更加完备,标准体系、认证体系、监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区域合作互认体系基本完善,绿色认证覆盖面逐步拓展,各类绿色产业组织(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市场份额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开展绿色产业产品认证 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认证。充分发挥认证作用,推进石化、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改造。强化能耗、水耗、环保等标准约束,实施一批绿色制造认证项目,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 开展绿色新兴产业产品认证。面向机器人、物联网、智能家居等具有产业优势的特色产品,以联盟认证等形式建立高端品质认证体系,通过“江苏精品”认证模式引领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高标准高品质做强“江苏制造”品牌。聚焦100家规模优势明显、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1000家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型企业,培育一批绿色认证领跑者企业。 加快绿色农业认证。支持创建“长三角绿色认证先行区”,推动地方政府和生产企业运用认证工具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培育一批高端农产品和农业认证品牌。到2025年,全省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力争突破2000张,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5%以上。 提高绿色服务业认证水平。在医疗、教育、养老、旅游、电商、共享租赁等生活性服务业及污染治理、耕地、水源保护、金融、信息、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开展绿色服务行业相关标准研制。到2025年,全省各类服务认证有效证书达10000张。 壮大绿色低碳产业认证。鼓励并支持工业、交通、电力、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将现有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等产品整合为环保绿色产品,实现一类产品、一个标准、一个清单、一个标识整合目标,推动生产企业绿色产品认证。到2025年,全省各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达50000张,节能节水低碳产品认证有效证书达7000张,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达1500张。 完善绿色认证信用体系建设 健全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支持省内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相关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完善绿色发展地方标准,鼓励绿色制造企业制定实施企业标准,加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分类和评价标准清单、认证目录,完善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使用管理办法。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健全能源消费碳排放标识制度。 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认证。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认证企业参与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工厂创建和“江苏精品”认证。鼓励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名特优农产品、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产品参与绿色产品认证。对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直接纳入“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 完善绿色认证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绿色认证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严厉打击虚标绿色产品行为,严格落实生产者对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和认证机构对认证结果的主体责任。强化认证机构信用监管,充分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经依法认定为严重失信的主体,按照规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推进区域(国际)合作。紧抓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加强与兄弟省市协同协作,建立区域绿色认证联盟,推行“一次认证,多张证书”认证合作,推进认证结果互认互通和采信推广,推动绿色认证国际互认,便捷产品贸易。 强化政策支持。为绿色产品认证企业精准提供绿色融资方案,积极推进绿色产品标准融入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推广绿色保险模式,推动绿色支付项目建设。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逐步执行绿色采购制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居民采购绿色产品的引导,鼓励有条件市县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社会绿色消费,逐步形成绿色消费的激励链条。建立绿色消费与个人信用的有机结合,为有良好绿色消费记录的居民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2022-03-29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组织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严从实做好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工作
3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市场监管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进一步抓细抓实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任务。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分析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诠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彰显了慎终如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必胜信心,为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要时不我待抓实抓细防控各项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防控工作具体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切实履职尽责,抓细抓实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会议要求,在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工作方面,要强化进口冷链食品“上链入仓赋码”管理,确保通关后的进口冷链食品均进入集中监管仓、均录入追溯管理平台;完善进口冷链食品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排查突出问题;加强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消毒处理证明或记录的抽查;强化涉疫食品排查管控,实现快速精准追溯、快速稳妥管控、快速规范通报。在强化防疫用品质量监管方面,要切实加强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尤其要加强口罩等防疫用品主产区和质量问题多发地区的监督抽查。针对风险监测和社会舆情反映的防疫用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找准质量安全风险点和关键点,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处置。在强化网络交易监管方面,加强对电商平台的指导,重点围绕进口冷链食品、防疫用品等商品,加大网络交易监测监管力度。在强化物价监管方面,要紧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粮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和防疫物资价格,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市场价格稳定。要从严从快查处生产加工、销售、贮存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无核酸检测证明、无消毒证明、无追溯信息、来源不明进口冷链食品,以及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假冒伪劣防疫物资和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涉疫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件。会议还对做好“清明”“五一”小长假期间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监督执法提出了要求。 总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及部分市、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2022-03-24
以质量认证为抓手助力小微企业行稳致远
质量认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为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结合实际,围绕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全域“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组织开展全区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指导9个行业21家小微企业有效导入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着力改善提升企业质量意识、管理制度、工艺流程、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质量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系统化谋划质量提升行动。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具有普适性强、投入小、见效快的特点。一是多方引导动员。工作开展前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门户网站、微信群和检查工作之机,宣传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对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动员企业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二是调研基层实际。结合“九个重点产业”,深入了解小微企业实际需求,摸清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广泛征求有关意见建议。精心选择试点企业,确保企业的代表性和认证机构的权威性,为提升行动打好基础。三是严格工作流程。经过反复甄别在全区新型材料、葡萄酒、塑料制品、纸制品、机械设备、化学品制品等15个行业中初步筛选37家企业,经实地调研企业在质量管理人员配置、生产现场质量管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决定在有意愿的9个行业的21家企业开展提升行动。多样化培训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采取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指导条件成熟的企业申请质量提升行动。一是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认证机构、小微企业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服务平台”“百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平台”进行免费培训,讲解小微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法步骤,使培训人员通过不同角色获取相关基础知识。二是组织认证机构根据所帮扶企业的产品、服务特点,结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行业特点、产品标准及适用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从标准、法规、意识、技能有等方面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课件,累计培训小微企业63家次、人员201人次,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提升了水平。精细化推进对小微企业的帮扶指导。组织认证机构和小微企业建立帮扶关系,先后成立4个提升行动小组,适时通过“请进来培训”“登上门服务”和“一对一帮扶”等多种方式,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梳理企业存在的突出难点和痛点问题,挖掘企业服务需求,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指导中小微企业建立和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内部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共帮扶21家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梳理出73个“质量痛点”。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各提升行动小组逐一制定了《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帮助小微企业增强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持续改进能力。最终,通过现场调研、培训、制度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认证审核、审核结论等环节,小微企业全部通过验收,并由认证机构审定后颁发认证证书。在新型材料、葡萄酒、塑料制品3个行业选取6家企业编写了典型案例,积极推广。让更多企业了解认证提升行动的意义并参与,扩大认证提升行动范围,让认证提升行动惠及更多小微企业。一年来,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参与的小微企业实现了质量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经营绩效提升。企业从“一把手”到一线员工,产品质量水平明显增强;由“人”管变为“制度”管,由“粗放”管变为“精细”管,企业运营效率大幅提高;生产流程不断优化,运营成本逐步下降,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客户满意度显著提高。下一步,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将持续推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向纵深发展,探索在“九个重点产业”中的枸杞、清洁能源等行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提升小微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自身质量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发展和改革创新,为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2022-03-22
上海浦东正式施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若干规定》15日正式施行。对于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新区来说,规定施行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规定借鉴国际商事通行规则,将高频备案事项改为自主公示事项。如市场主体修订公司章程或内部高管出现人事变动等情况时,以前需要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规定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市场主体登记联络员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等相关高频备案事项改为“市场主体自主公示”事项。 按照规定,市场主体在设立或事项变动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一网通办”平台向社会公示有关信息,无须到登记机关备案。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彦峰说,这一变化在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登记自主权的同时,也规范了市场主体的公示义务,强化了市场主体的诚信自律意识。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此前开展的“一照多址”改革试点,规定固化了相关改革措施并加以推广。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市场主体在住所外开展经营活动的,可备案多个符合条件的经营场所,不需要另外办理营业执照,实现了“一次申请、一本执照、多点经营”。 规定还创设“以托管机制为抓手、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为改革和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说,市场主体登记行为从行政许可走向行政确认在充分尊重企业主体自治权利的同时,也强化了市场主体自己的责任,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
2022-03-21
3·15专题 | 保护消费者权益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行动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的典型特性,被誉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对于消费者而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可以从供给端发挥“保底线”“拉高线”的作用,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同时,可以从需求端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证明,指导消费行为,增强消费信心,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质量认证 截至2021年底(下同),我国共颁发产品、管理体系、服务认证证书302万张,涉及87万家企业和组织。其中,产品认证(包括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和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139.1万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57.6万张、服务认证证书5.3万张。我国颁发认证证书和获证组织数量居世界第一。保障安全“底线”,强化消费安全。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家用电器、手机、汽车、玩具、建材等17类103种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累计颁发有效CCC认证证书45.5万张,避免消费者遭受产品安全伤害。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开展App安全认证工作,在网上购物、地图导航等19个领域颁发证书56张,覆盖支付宝、云闪付、百度地图、苏宁易购等常用APP,引导消费者选用安全产品;在金融、交通、电商等行业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试点,加强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保护。拉升质量“高线”,促进消费升级。适应高端消费、智能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趋势,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和生活服务领域,大力推行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智能家电等高端品质认证和商品售后服务、养老、健康、金融等服务认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营造放心优质消费环境。全国共有1.5万家企业获得2.4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机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将建材、快递包装、电器电子产品等近90种产品纳入绿色产品认证范围,颁发绿色产品认证证书18万余张、获证企业2万余家,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引领生态绿色消费。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引导消费回流。深入实施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鼓励企业按照相同标准生产达到相同质量水准的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建设“三同”公共服务平台,帮助消费者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与国际市场同等的消费品质。目前,“同线同标同质”已从食品农产品扩展至一般消费品,“三同”公共服务平台上的“三同”产品近1万种、企业约3000家。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促进小微企业质量提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优良方法,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此,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运用认证手段帮助小微企业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全国各地共出台265项激励政策,为超过9万家企业免费培训37.4万人次,127家认证机构为36个行业的5639家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提升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市场供给产品和服务质量。 强化认证市场监管,提升认证公信力。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平台可及、数据可靠、消费者可见、产品可溯”的CCC认证证书电商平台联网核查机制,推动线上线下监管一体化。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CCC认证证书联网核查,对接“云桥”数据接口,实时核查平台销售CCC产品的证书状态,对无证书或者证书失效的直接拦截或者下架处理。2021年,电商平台联网核查CCC证书共计8176.9万次,涉及商家171.8万家,因无证书或者证书失效等原因拦截下架CCC产品共计128.3万件。与此同时,对认证从业机构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覆盖儿童用品领域的6家CCC指定认证机构,对认证违法违规问题予以严肃处理,督促认证机构严把发证质量关;对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CCC产品、有机产品进行重点抽查,发现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立刻督促认证机构暂停或者撤销相应认证证书,并公布抽查结果,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倾听民声,畅通咨询、投诉、举报渠道。通过全国12315平台、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咨询电话和咨询邮箱服务,为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提供多渠道,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自2021年3月中旬开通咨询热线以来,已接听解决相关各种问题咨询电话3000余个,办理群众留言咨询600余件。维护民利,规范检验检测市场秩序。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以群众反映问题最多的生态环境和机动车检验等领域为重点,着力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专项整治。近3年来,全国累计检查检验检测机构4.47万家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6000多起,撤销、注销876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移送公安司法机关21起违法案件。集中整治利用网络交易平台违法售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检验检测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国共督促1886家网络交易平台核验48万家平台内经营者资质,处置违规经营者5023家,立案查处相关违法违规案件31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4起。积极创新监管方式,上线开通“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平台,累计查询量已超150万余次。顺应民意,着力推进检验检测改革。全面实行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推行网上审批,试行电子证书,压缩许可和技术评审时限。检验检测机构从申请到获准证书开展服务,所需时间从80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全国通过告知承诺办理资质认定许可2900件次。已有29个省实施网上全流程办理。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近4.9万家,当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近5.67亿份,营业收入3586亿元,近3年年均增长率达14.7%,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检验检测市场。服务民生,强化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作用。以食品、纺织、电器等民生消费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19项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和盲样考核,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质检中心管理的意见》,进一步严格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标准。惠及民众,广泛组织开展便民活动。免费公开全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标准197项,便利广大从业机构学习运用,降低机构经营负担。组织举办2021年“世界认可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等主题活动,发起成立检验检测促进产业升级创新联盟,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正式上线认证认可标准化、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和合格评定服务企业“走出去”等3个信息服务平台。
2022-03-16
蒲淳: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2013年,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随后国务院出台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提出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严格市场主体监督管理、依法维护市场秩序等多项改革举措,拉开了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9年多来,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眼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优化完善准入退出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巩固和拓展商事制度改革成效,及时将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2021年8月,国务院制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为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创业创新、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法治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市场监管部门要维护好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环境,激发激活市场主体存量,做大做优市场主体增量,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服务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策取向非常鲜明。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稳定市场活力和秩序的职能措施,密切关注市场主体的运行状况和政策诉求,综合运用纾困减负、激活增效的各种政策工具,更好支持和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 (二)立足市场监管职能,致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市场监管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进市场准入退出便利化,夯实市场体系基础性制度,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和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健全依法诚信的自律机制和监管机制,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三)驰而不息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事制度改革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门槛、理清“证”“照”功能关系、提升登记服务水平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由2012年的5500万户增加到1.5亿多户。蓬勃发展的市场主体,促进了超大规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和稳定就业的中坚力量。 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性 进入新发展阶段,市场监管部门围绕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原有登记管理制度逐渐暴露出立法分散,登记规则、登记程序不统一等问题,亟需出台一部统一的市场主体登记立法。在此背景之下,《条例》应运而生。 (一)依法推进改革,强化改革的法治保障。《条例》在商事制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推动将商事制度试点的有效改革举措及时上升为法规规范,这是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将法治保障贯穿到改革全过程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二)总结改革经验,巩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条例》将商事制度改革中便捷市场准入、退出的改革举措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引入了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强化登记监管信息的公示公开,增加了市场主体诚实守信义务的规定,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三)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完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基础性制度。《条例》对现行分散的登记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整合,最大限度提炼、统一了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共同适用的制度规范,明确了登记原则、登记类别、登记事项、登记程序等共同规则,形成现代登记管理的基础性制度。 以《条例》实施为契机,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市场监管部门将扎实推进《条例》贯彻落实工作,稳中求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大“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力度,更好统筹“四扇门”改革措施,依托“两张清单”联动调整机制,加快构建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要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优化普通注销程序,全面推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程序,方便市场主体网上办理注销业务。大力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 (二)统一市场主体登记,服务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统一规范全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工作,完善全国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网,加快推动实现全国登记注册业务规范化标准化,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统一的登记服务。建立全国涉企电子证照库,扩展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制定实施企业开办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水平。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三)实现智慧和信用赋能,着力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效能。聚焦发挥市场主体信用制度基础性作用,更好通过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公示、抽查、经营者异常名录、年度报告、失信惩戒、信用修复、“双随机、一公开”等基础制度,丰富完善信用承诺、重点监管事项清单等信用监管工具。 (四)全面保障《条例》实施,建设更加成熟定型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制度。抓好《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贯彻落实工作,建设更加成熟定型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制度,推动形成公平公正、高效规范、可预期的市场准入和监管规则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2-03-07
行业观点|担当国家质检中心职责使命,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1月21日召开的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唐军强调,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在新发展阶段大有可为,深入探索“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行业发展路子,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担当国家质检中心的职责使命,全力打造“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的从业机构,结合行业特点,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在市场化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的号召,深化国家质检中心改革,实行资产和人员重组,完成股权体制改革,将国家中心的注册办公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更新,全面实行市场经济下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满意度。 在国际化方面:关注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强化国际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室内环境和环保产品检验检测和标准化体系,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全面提升我国室内环境检测机构的国际影响力。 在专业化方面:针对行业的专业特性,大力开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强专业、精业务、懂管理的高素质行业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在环保建筑装饰材料、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电子电器有毒有害物质等方面扩资质,在标准科研和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针对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编制一批团体标准,申报一批科研项目,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填补产业发展检验检测空白,为各级政府出台政策和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在集约化方面: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系统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人、机、料、法、环、检要素整合,实施样品、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报告出具和报告发放等全程信息化管理,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 在规范化方面:充分利用CMA和CNAS的资质认定与认可评审机制,建立符合机构体系运行实际情况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标准、制度、作业规程和原始记录、报告发放等各个环节,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实现实验室全程可追溯,推动实验室管理体制市场化、机制科学化、体系合理化、管理标准化、流程规范化,提质增效,追求卓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针对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家装污染问题,在家居、车辆、环保材料、消毒杀菌设备、室内环境等众多领域,为各级政府、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检验检测服务,并紧密围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居住安全健康问题,广泛开展家居环境和疫情卫生防范等标准和检验检测知识培训,承担国家质检中心应尽责任,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2022-03-03
2022年江西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月24日,江西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在上饶市婺源县召开。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章志键参加会议并讲话。各设区市、赣江新区、省直管试点县(市)市场监管局分管领导及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总结回顾了2021年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部署了2022年工作任务,传达了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工作质量考核情况。 会议指出,2021年,在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战线紧扣“促发展拉高线 保安全守底线”工作目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四个促进”。一是优化认证检测服务,促进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强化监管整治,促进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三是打牢发展基础,促进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加强宣传引导,促进认证检测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会议要求,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战线要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公正监管为着力点,争创新时代市场监管“第一等的工作”。一是抓落实,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二是严监管,全力维护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秩序。三是优服务,强化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树典型,深化“江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五是强品牌,持续开展“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认证。六是精帮扶,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行动走深走实。七是提能力,加强认证检测队伍建设。 会上,各参会人员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2022-02-28
深港联合在全国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
近日,我委正式批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这标志着深港将联合在全国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 该批复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碳”的决策部署,对标国际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认证实施方案并开展先行先试,提升碳足迹标识认证的国际化水平,并明确提出支持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香港品质保证局等单位,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深港)计量检测认证发展促进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深港两地率先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建立区域碳足迹标识协同体系,推行统一的碳足迹标识制度。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市检测院)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将积极推进实施该项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低碳概念”已全面推广。企业作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实施主体,是否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碳足迹评价,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与此同时,在“双碳”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诸多挑战。 深圳市检测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统一的碳足迹评价标准体系,提出适合大湾区产业发展的碳足迹评价方法学和标准,可以更加清晰了解产业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比重,有利于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改造,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强化我国碳足迹工作的国际化水平。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和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将以此为契机,率先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市民绿色消费导向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共同参与的低碳、绿色消费市场体系。 记者发现,在绿色低碳检验检测及认证领域,深圳市检测院拥有丰富的经验。作为我国最大的检测机构之一,深圳市检测院近年来紧紧围绕“标准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绿色低碳”的质量型发展道路,围绕“计量、标准、检测、检查、认证”五位一体能力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机构在重大项目、平台建设、资质授权、科技研发等方面的能力,为深圳市低碳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此之前,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就已推动深圳市检测院成为全国首批11家绿色产品认证机构之一,在珠宝玉石饰品行业、快递包装行业等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在行业内形成了示范效应。近年来,在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广泛开展的绿色产品认证工作中,深圳市检测院承担了大量的检验检测工作,也是首批中国绿色产品认证、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认证机构。围绕家具、纺织品、涂料、建材产品的绿色评价国家标准,深圳市检测院也在不断探索完善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关键阶段和资源、能源、环境、品质关键指标的绿色产品认证评价体系。目前,深圳企业获得各类绿色产品认证证书已达4000多张,位居全国前列。 对于此次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获得国家认监委正式批复,深圳市检测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湾区原本不断提速的绿色发展正式有了认证技术的“加持”和“护航”,相信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将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将深入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1
2
...
18
19
20
21
22
...
70
71
共843条 71页,到第
页
确定
CopyRight
©
2013 常州检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5009843号-1
百度一下
关闭
13775602470
18921002897
工作日:8:00-18:00
周 六:9:00-18:00
QQ在线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