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75602470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相关资讯
检测服务
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
证书展示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关于我们
相关资讯
检测服务
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
证书展示
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常州检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万经理,张经理
手 机:13775602470
手 机:18921002897
网 址:http://www.czjttest.com
邮 箱:13775602470@163.com
地 址:中国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通江大道391号
相关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相关资讯
2022-06-21
知识赋能,助推发展——福建省举办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专题培训会
近年来,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重视,加强绿色建材发展、走绿色低碳之路,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中凸显越来越重要作用。“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是绿色建材行业发展的基石,对于引导绿色建材行业发展意义重大,也是认证检测监管服务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福建绿色建材产品质量,帮扶指导建材企业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建材产品认 证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由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住建厅、工信厅主办,福建省建材行业协会、绿色产品发展促进会承办的“福建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专题培训会”在福州举行。 此次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方式进行,由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福建公司专家,就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最新政策宣传及解读、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及技术要求、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申报资料要点和认证流程等重点内容进行授课,旨在帮助全省建材行业企业全面了解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相关政策,指导帮扶建材企业分析当前形势、拓展发展思路、强化知识保障,充分借助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手段助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 培训前,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从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开展意义、工作背景、存在困难、措施建议及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高维度、多角度、有深度地作了宣讲和解读,提出市场监管部门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的方式:要积极借力,借助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的力量。要形成合力,融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主体、舆论宣传等方面的力量,多方联动,脚踏实地把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落到实处,推广开来,推动福建省绿色建材企业、行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建设“清新福建、绿色福建”贡献力量。 参加此次线下现场培训的有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住建厅、工信厅、省建材协会、省绿色产品发展促进会及在榕相关企业、机构代表。省内市场监管、住建、工信及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人员均上线参训,据统计,上线听课人数近3000人(次)。 下一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将和住建、工信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加强合作,根据福建企业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开展情况,以认证检测服务发展为抓手,加强指导、加强引导,进一步推动福建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新进展。搜索复制
2022-06-20
“江西绿色生态”国际认证联盟正式成立
6月9日,江西召开“江西绿色生态”国际认证联盟成立大会。 据悉,“江西绿色生态”区域公用品牌由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牵头打造,旨在推动江西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江西绿色生态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知名度。“江西绿色生态”认证是根据国际通行的合格评定方式,依据“江西绿色生态”标准和相应认证规则开展的高端品牌自愿性认证活动。开展“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认证,目的就是通过第三方品质认证,提升“江西绿色生态”品牌的公信力,培育、推广、评价、认证一批“江西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让“江西绿色生态”品牌真正走进市场、贴近生活、服务百姓。 “江西绿色生态”认证联盟的成立,搭建了认证机构相互交流和服务品牌建设的平台,对进一步集中和发挥优质认证资源,用认证手段助推江西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打造、提升、培育“江西绿色生态”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联盟成员将严把认证标准,严守认证程序,提升认证公正性和有效性,确保“江西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经得起市场考验、消费者考验,使“江西绿色生态”认证证书成为传递江西绿水青山、市场信任的“通行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截至目前,江西省已发放“江西绿色生态”认证证书55张,获证组织53家。 大会通过投票方式,选举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为联盟理事长单位,选举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江西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江西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华中国际认证检验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认证认可协会为副理事长单位。 下一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江西绿色生态”品牌的影响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强化证后监管,确保获证后的产品和服务持续符合标准要求。搜索复制
2022-06-02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五类儿童用品消费提示
“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泡泡机、童床、儿童防蓝光眼镜、儿童厨房套装、学生书包五类产品消费提示,提醒家长选购儿童商品时把好安全关,过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儿童节。 五类产品消费提示特别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相关商品时,除关注商品的品牌、价格等因素外,还需要关注选购常识和使用常识,购买前要确认所购产品的使用年龄段,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要看包装、闻气味、看说明,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 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围绕儿童用品等百姓关切产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搜索复制
2022-05-23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开展2022年认证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的通知》(市监认证函〔2022〕471号)要求和年度工作安排,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决定开展2022年全省认证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目的 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认证机构从业行为,严厉打击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认证市场秩序;督促获证组织持续符合认证要求,依法依规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二、工作任务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查 1.检查任务 以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汽车、货车、防爆电气、消防产品、儿童用品、家用燃气器具、农机产品、电线电缆等为重点,对相关产品和获证组织进行检查。 2.检查重点 (1)生产领域。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是否存在认证证书撤销、注销或暂停期间继续出厂、销售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是否正确使用CCC标志;获得认证,但符合性和一致性存在问题等违法违规行为。 (2)流通领域。重点检查是否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认证证书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伪造、变造、冒用、买卖或者转让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是否正确加施认证标志;产品实际铭牌或标示上所列商标、制造商、生产厂、生产厂地址、型号规格等信息,是否与提供的认证证书相一致等。 3.具体安排 安徽省各市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结合辖区内生产企业投诉举报和历年检查情况,按照10-30%开展现场检查,流通领域抽查5-10家。 (二)自愿性认证监管 1.检查任务 (1)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现场查验99家获证组织,涉及11家认证机构。 (2)自愿性认证监督检查 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有机产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节能、节水、绿色产品认证等。 2.检查重点 认证机构认证人员不到现场、伪造认证档案、认证实施过程中未对关键过程和场所进行审核,未作认证决定即颁发认证证书、未按规定实施监督审核、严重减少审核时间、审核组不具备相应资格和技术专业能力、远程审核不规范、上报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等行为。 3.具体安排 各市局采用获证组织现场查验的方式进行,对发现的认证违法行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市、省直管县(市)局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和公示,并及时上报省局。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每个获证组织现场查验后10个工作日内,将检查情况上报“认证行政监管系统”。 (三)认证活动见证检查 1.检查对象 在安徽省开展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 2.检查重点 重点关注认证活动是否在批准证书范围内;到现场的审核人员与审核计划中填报人员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冒名顶替或不到现场的情况,是否经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注册;审核计划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审核组在现场开展审核活动的过程是否合规,是否有遗漏删减程序的情况;核实管理体系覆盖人数与申报人数是否一致,认证申请组织管理体系是否运行3个月以上。根据工作情况,也可采取电话、远程视频联线等方式进行。 3.具体安排 根据“认证行政监管系统”中,“认证活动——认证活动现场检查”显示的各认证机构的审核计划,各市局对在本辖区内开展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全年至少检查1-2次,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上报“认证行政监管系统”的“认证活动——认证活动现场检查结果上报”。 (四)CCC免办后续监管 合肥、芜湖、蚌埠3市局对CCC免办产品开展检查,其他市由省局随机抽查。重点关注编造虚假材料骗取《CCC免办证明》,以及获得《CCC免办证明》后,产品是否按照原申报用途使用;是否建立《CCC免办进口产品管理台账》确保产品流向可追溯等。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检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可邀请认证专家协助检查,确保检查效果。尽量避免对同一认证机构、企业开展多次检查。省局将进行随机抽查,对各地检查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宣传交流好的经验做法,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检查工作扎实有效。 (二)强化结果运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依法依规履行认证监管职责,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理,并将处罚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对于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由认证机构根据相应情形予以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 (三)加强信息报送。各市、省直管县(市)局于10月底前完成全部检查任务,并将认证监督检查工作总结连同《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查情况统计表》《2022年认证监管检查统计表》一并报送。搜索复制
2022-05-19
云南局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及推广应用工作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20条措施》,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近日,云南省邮政管理局与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及推广应用的通知》。 通知要求,邮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的配合,推进对快递包装物依法实行绿色产品认证,逐步健全行业绿色认证体系。推动快递企业建立绿色采购制度,各快递企业可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绿色快递包装认证获证企业和产品信息,鼓励优先采购经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产品。推动认证结果的采信工作,鼓励和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和减量包装。 通知同时明确,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活动及结果进行监督管理,鼓励省内包装企业进行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提高我省绿色产品有效供给。 搜索复制
2022-05-12
以品牌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天是第6个“中国品牌日”。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品牌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迅猛。农业品牌打造已成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农村消费的有力抓手,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为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方向。 近年来,各级相关部门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健全品牌培育机制,壮大品牌发展体系,创新品牌营销模式,持续打造农业“金字招牌”,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企业主动创建、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中国农业品牌正在实现从筚路蓝缕到群芳争艳,从“自无至有”到“自有至优”的跨越。坚持特色引领 带活一方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业品牌则是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剂”。当前,我国农产品正在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全链条发展,传统农业逐步从种养环节向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打造特色品牌,能够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从而形成品牌拉动资源集聚、品牌带动产业提质、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品质是根基,特色是关键。近年来,相关部门指导各地依托资源优势,突出规划引领,扎实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强调“一个特优区塑强一个区域公用品牌”,筑牢农业品牌建设根基。截至2021年底,认定全国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过5.9万个,累计创建认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支持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万余个,建设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21个。五常大米、洛川苹果、西湖龙井、盐池滩羊、盱眙龙虾等强势品牌展现活力;“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格局日益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9年起,相关部门推动开展品牌目录建设,启动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标准,指导各地构建品牌发展体系。截至2021年底,省级相关部门纳入目录重点培育创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约3000个、企业品牌约5100个、产品品牌约6400个。开展公益帮扶 富裕一方农民 “从贫困到脱贫,再到奔小康,这是井冈蜜柚给我带来的质的飞跃。”如江西吉安的柚农一样,不少脱贫地区农民对品牌的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作为产业帮扶的抓手,品牌帮扶曾助力不少脱困地区实现从“卖资源”向“卖品牌”的转变。一个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成了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金钥匙”。2021年农业品牌摸底调研数据显示,2018-2021年省级相关部门重点帮扶农业品牌144个,帮扶品牌溢价明显,品牌农产品销售金额累计增长62.9%,品牌助农2500多万人次。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弱势和短板,构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支持打造农业品牌应成为关键之举。2021,我国相关部门启动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公益帮扶,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部帮扶县,支持开展农业品牌打造。首批选择四川雷波、贵州剑河、重庆巫溪、西藏当雄等11个县,开展“一对一”农业品牌公益帮扶,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激发消费潜能 闯出一片市场 品牌是最强有力的市场号召。当前,消费者对农业品牌的认知度、认同度不断提升,购买优质农产品已从“选品”逐步向“选牌”过渡转变。围绕市场需求,提升品质、创新营销、激发消费,使农业品牌迸发出更加强劲的活力,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品牌建设的新课题。 从好产品到好品牌,营销是重要一环。与生俱来的生态和文化,是农业品牌特有的基因和禀赋。近年来,相关部门引导各地创新农业文化元素,灵活运用传统工艺、创意设计、民事体验等方式,不断丰富农业品牌的内涵和底蕴,增强农业品牌竞争力。同时,指导举办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持续发布《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征集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引导品牌主体讲好品牌故事,促进品牌交流,传播品牌文化。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农业展会、节庆活动正在成为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的新动能。相关部门依托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以区域公用品牌为重点,品牌农产品省部长推介、名人公益推介、农民推介、市县长推介、农业企业推介等系列活动,开创了品牌营销推介的新模式。“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榜单也相继出炉,有效带动相关行业在品牌化道路上蹄疾步稳。 为提升我国农业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关部门积极开拓海外营销推介,线上线下结合,组织企业参加全球水产展、意大利国际果蔬展、俄罗斯国际食品展等国际知名展会,提升中国品牌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地也积极推动农业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广东省“喊全球吃荔枝”,促进岭南水果出海全球;四川省组织农产品入驻各类客运场所,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河南省集中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出口市场遍及137个国家和地区,由“国人粮仓”成为“国人厨房”“世人餐桌”。 随着5G技术、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品牌充分借力数字经济优势,创新开拓电商、视频、社交网络、云展会等数字化营销手段,拓宽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扩大农业品牌消费。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品牌迎来重要的转型升级窗口期,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精品农业品牌,建立健全农业品牌促进和扶持机制,讲好中国农业品牌故事,将成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培育贸易合作新优势的必由之路。搜索复制
2022-05-10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助企纾困有这些好政策!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28日举行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助企纾困稳外贸有关情况。一起来关注! 问题1:纾困、退税等方面有什么新政策? 回答:10部门于4月20日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 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通知》,包括三方面15项措施,具体来讲: 在聚焦政策纾困,着力减轻出口企业负担方面, 《通知》明确3项支持政策: ·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退税政策衔接,将保险赔款视同收汇予以办理退税; ·完善加工贸易出口退税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因过去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不一致而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现在允许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 ·挖掘离境退税政策潜力,持续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优化退税商店布局,大力推行便利措施。 在聚焦便捷退税,着力提高资金流转效率方面, 《通知》提出7项便利举措: ·大力推广出口业务“非接触”办理,做到出口退税申报、审核、反馈全程网上办; ·强化数据共享,进一步精简出口退税报送资料; ·积极推行出口退税备案单证电子化,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灵活选择数字化、影像化或者纸质化的单证留存方式; ·持续提升出口退税智能申报水平,推动实现报关单、发票信息“免填报”; ·提高出口退税办理质效,2022年全国办理正常退税的平均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 ·深化海关、税务部门合作,提高出口货物退运通关效率; ·优化简化出口退税事项办理流程,常态化推行实地核查“容缺办理”、积极推动实现出口退税证明全流程无纸化,有效提升退税办理质效,加快出口企业资金周转。 在聚焦优化环境,着力促进外贸平稳发展方面, 《通知》推出5项支持措施: ·丰富宣传渠道及精准提醒内容,引导企业提高出口业务办理效率; ·支持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 ·简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集中代办退税备案流程,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加强信用共享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对于已修复纳税信用的企业,允许重新评定出口退税分类管理类别; ·强化部门协作并加大对虚开骗税的联合打击力度,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问题2:在通关便利化改革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回答:在便利申报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改革措施,为企业提供适合不同企业的申报模式选择。 在畅通物流方面,不断完善“两段准入”“目的地检查”等举措,方便企业从口岸快速提离货物。同时,推进船边“直提直装”试点已经覆盖到全国具备条件的直属海关。优先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同推进风险布控、货物监管和纳税企业管理跨关区协同管理,实现了报关单位备案的无纸化,“全程网办”“全国通办”,还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便捷通关和顺势监管。 海关总署还指导各直属海关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不同行业和产品特点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进出口货物通关过程当中的困难。比如,开通了重要民生物资进口“绿色通道”,为航空、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等产业提供通关支持,保障关键零部件进出口,助力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问题3:跨境电商进出口退换货管理有哪些便利举措? 回答:2020年至今,已出台多个公告,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商品的退货流程。2021年9月,海关总署又发布实施了《关于全面推广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的公告》,进一步提升了退货全流程监管效能,解决退货难的问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促进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的健康发展。 这里讲的“退货中心仓”是指跨境电商企业在境内的代理人或者他委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仓储企业,可以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专门用于存放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退货专用存储地点,将退货商品的接收和分拣等流程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为海淘退货提供便利的通关服务。 问题4:如何提升出口退税办理便利程度? 回答:今年推出了“三减、三加、三提速”的新举措,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办理便利化水平。 所谓“三减”是指减资料、减事项、减纸质证明。 ·减资料就是以税收大数据为依托,取消或调整出口退税申报、证明开具等事项需要报送的多项纸质资料。 ·减事项就是出口退税货物无法收汇时不再要求事前申报,改为企业自行留存相关资料,以备核查。 ·减纸质证明就是将《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等6类出口退税证明的开具方式,由纸质证明改为电子证明,企业办理后续涉税事项时,无需另行报送纸质证明,改由税务部门查验电子证明信息。 所谓“三加”是指加力度、加方式、加便利服务。 ·加力度就是加大出口业务“非接触”办理措施的推行力度,实行出口退税申报、审核、反馈全程网上办。 ·加方式就是增加出口退税备案单证留存备查方式,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灵活选择纸质化、影像化、数字化方式留存备案单证。 ·加便利服务,就是增加出口退税申报“免填报”项目,增加出口退税办理进度等提醒服务。 所谓“三提速”是指提速退税办理、提速退运通关、提速实地核查。 ·提速退税办理就是通过落实落细各项出口退税支持举措,持续加快出口退税进度。 ·提速退运通关就是积极推动《出口货物已补税/未退税证明》信息共享,在办理出口货物退运通关时,凡可查验信息的,不再要求报送纸质证明,加速退运通关。 ·提速实地核查就是积极推行实地核查“容缺办理”,提高集中代办退税实地核查效率。 问题5:今年在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纾困方面有什么举措? 回答:·加大信用保险支持,保障企业收汇安全。今年2月,商务部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进一步稳外贸工作的通知。将推动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进一步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承保和理赔条件,扩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覆盖面。 ·发挥专项资金作用,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将引导各地继续发挥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作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支持中小微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展会,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联通国内外供销渠道等。 ·凝聚金融资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指导各地商务系统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搭建对接平台、数据增信支持、建立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推动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加大外贸信贷的投放力度,鼓励银行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加强对接,扩大保单融资规模。 ·优化外汇服务,提升企业避险能力。去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举办线上培训、编发汇率避险手册,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还将从推动完善避险产品服务、助力银企对接、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性等方面,继续推进相关工作。搜索复制
2022-05-09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召开会议,深入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工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中央战略意图,深刻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更好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趋利避害、疏堵结合、分类施策,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充分发挥各类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推动其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人民和国家利益。要加快修订《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基础性法律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完善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红绿灯”规则体系,进一步激发包括非公有制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活力。要统筹把握监管时度效,统筹把握支持创新和防范风险,围绕制约经济发展堵点和民生痛点,依法查处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以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为各类资本发展释放出更大空间,推动资本更加健康、更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要强化系统思维、提升监管能力,不断适应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形势要求。立足市场监管职责持续深化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预防性监管措施。运用大数据、算法等强化监管技术支撑,丰富多元化监管手段和梯次工具,增强监管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市场监管执法队伍,提升市场监管整体效能。 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统筹协同,推动构建多元共治的资本治理格局。主动加强市场监管与行业监管、金融监管、外资监管、安全监管等协同联动,推动健全事前引导、事中防范、事后监管相衔接的全链条资本治理体系。指导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压实企业诚信合法经营主体责任,强化社会监督,积极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诚信文化。 总局及有关领导甘霖、唐军、秦宜智、蒲淳、杨逸铮、申长雨、李利、焦红出席会议。总局总工程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总局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总局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搜索复制
2022-05-07
这些地方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树立了标杆!
4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应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市滨海新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辽宁省铁岭市等地推广应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 《通知》指出,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是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强化质量基础支撑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围绕企业质量提升堵点和痛点,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取得良好成效。为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应用各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经地方推荐,市场监管总局遴选确定了“包检道”“铁橡云台”“质量小站”等2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涵盖多种因地制宜的创新服务模式。 《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宣传推介力度,引导本地区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扎实做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以精准协同的质量技术服务助推企业、产业和区域提质增效升级。要加大对前期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单位的指导服务和跟踪评估力度,推动工作流程规范化、创新做法制度化、成熟经验机制化,力争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更多、更具普遍性、更有针对性的创新做法,进一步营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惠百城助万企”的浓厚氛围。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按行政区划排序) 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市场化发展模式,面向区域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提供智能化检测检验、计量测试技术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开展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形成了质量基础设施要素互联互通和集约高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一站式”服务新体系,增强质量基础设施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支撑能力,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发展,并通过成立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激发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机构创新活力和集聚发展,服务各类企业1000余家,带来经济效益约2亿元,挽回、减少和规避企业质量损失约1亿元。 二、天津市滨海新区 天津港“一站式”质量服务站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政策技术引导帮扶,核心企业区域引领,质量技术基础服务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服务模式,融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培训等区域资源,专项投入1500万元,打造“1个平台+2个标准化组织+4个实验室+1个基地”的1241“津港检”高质量服务品牌,为区域内装卸、仓储、制造等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质量服务,助力企业增收5100余万元,带动全产业链新增岗位20余万个,特别是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建设提供了全链条、全过程质量协同服务,节约建设成本30%,提升作业效率20%,在提升天津港质量工作水平、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包头市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包检道”,是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要素为一体,同时涵盖市场监管大数据查询、公益培训、企业标准自我声明、缺陷消费品召回以及质量惠民惠企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内容的NQI线上服务平台,共包括6大板块18大类技术服务内容。通过一个共享平台、一揽子技术服务,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全产业链、全生产过程、多元化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工作运行效率和服务领域,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目前,“包检道”平台注册企业2981家,签约检测机构38家。累计提供技术服务2.4万项次,受理质量惠民服务18900人次,提供各类质量技术服务和咨询5623件(次)。 四、辽宁省铁岭市 辽宁铁岭聚焦橡胶传统产业,以科研机构为运营主体,在橡胶密封制品产业集聚区设点搭台,将质量、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要素集约整合,促进“质量链”深度融合橡胶“产业链”。建立“铁橡云台”服务平台,构建“五大服务”体系,实施“对接式、跟踪式、扶助式、打包式、上门式”线下精准服务,着力在质量诊断、质量攻关、品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形成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滴灌式”服务模式。编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橡胶制品标识编码规范》,为企业和产品赋码,推动橡胶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惠及300余家企业,破解技术难题600余件,实现部分产品替代进口,挽回质量损失1000余万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产业产值年递增达到5%,助力橡胶产业蝶变升级。 五、上海市闵行区 上海市闵行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NQI“一站式”服务向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上下游互融共生”的“同心圆”一体化质量提升模式,涉及12个省市600余家产业链中小企业。成立了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6家龙头单位为成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合作联盟”,制定产业链供应商管理团体标准;在市政府“一网通办”平台上打造“闵质汇”NQI“一站式”线上服务专栏,提供政策体检、业务开展及检测需求对接全程“一网通办”服务;与科技部“一站测”平台对接共享检验检测资源;联合阿基米德APP打造线上质量科普“知·质”电台;开展中小企业“体检式”服务,多形式拓展质量帮扶。2021年以来,帮扶长三角中小企业200余家,检测资源共享合作500余次,累计节约成本5000余万元,航天供应链中小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率下降20%以上。 六、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市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面向全市15个高新园区和重点产业链的15家“质量小站”,辐射近2万家中小微创新型企业。整合市场监管系统质量要素资源,编发南京“质量小站”地方标准,提供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管理等业务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业务为延伸的具有南京特色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已形成“1234”的南京“质量小站”特色模式,即“一体化窗口、双渠道服务、三层级联动、四统一建设”。通过“一站式”高效服务,践行“有需求到小站,质量管家帮您办”和“专家进小站,需求现场办”的服务理念,让“质量小站”成为专业资源下沉的枢纽站、企业质量升级的加油站、政务服务创新的试验站。 七、江苏省泰州市 泰州市“泰检易”创建于2016年,以区域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服务需求为导向,融合检验检测、标准计量、认证认可、质量管理、品牌培育、知识产权等领域,构建12家园区服务站,实现仪器设备共享,开通2条NQI公交专线,方便群众办事。率先研制发布《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形成线上互联、线下协同的NQI“一站式”服务体系。平台注册用户2950家,服务企业检验检测3.5万次,仪器共享时长8.3万小时,平均检验时间缩短近15天,解决企业各类需求1200多个,促进新增市场主体4300多户,带动地区GDP增长近130亿元。 八、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市聚焦家纺、电动工具等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市场监管、产业区镇等六大资源,成立家纺等10个“质量合作社”,吸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愿入社,发布《质量合作社“一站式”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在全国家纺行业推广。建立质量合作社专项基金,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为社员提供涵盖质量基础设施、质量管理、质量人才、品牌建设、信用信息、营商环境等六方面的专业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类标准1.8万个,设立首席质量官(质量专员)2000多名,设计产品标识725个,免费开展产品检验、培训和诊断,并与品牌企业质量链接、结对帮扶。以“通通检”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云服务平台为社员提供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为南通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九、浙江省台州市 台州市椒江区围绕智能马桶产业质量提升工作,优化顶层设计,打破业务壁垒,整合资源要素,主导制订《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围绕“平台搭起来、窗口亮起来、服务优起来、质量提起来”的目标,以“品字标浙江制造”、“好产品台州造”为抓手,依托智库专班设立“质量医院”,开展“开放+帮扶、品牌+质量、标准+认证、服务+推广、专利+创新”等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102个,开展质量培训948人次,减免检测费用279万元。对比2015年,台州智能马桶产品国抽合格率和总产值分别提升约800%和400%,实现量质并举的飞跃。智能马桶产业质量提升成效明显,台州获评“国家级智能马桶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和中国智能马桶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十、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市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秉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产学研链通”的建设理念,融合质量基础设施(青岛)总部基地、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青岛市新材料工业产业园等优质NQI资源,一期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致力于建设全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样板工程。平台线上汇聚和服务企业40万家,线下总部基地已签约入驻SGS、必维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协同区域内270余家机构有序发展,累计咨询服务超10万人次,助力企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成为企业升级提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创新实践RCEP、上合、一带一路、中日韩等国际NQI合作互认7项措施,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通关时间缩短3至5天,成为推动对外贸易的助推器,高标准打造了NQI国际化服务对外展示窗口。 十一、山东省烟台市 烟台在全国率先成立NQI综合服务中心,开发NQI+服务云平台,构建形成独具特色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服务模式,年均开展企业服务6.5万次,解决技术难题3600个,助力企业增效260亿元。线下创建“1+7”服务模式,以NQI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拓展建立开发区分中心、县市区工作站、驻园区工作站、行业分中心、企业中心、远程服务、综合服务车7种模式,并配套设立了24个服务网点,推出集中服务、进驻服务、行业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线上打造NQI+服务云平台(检渡)2.0版,研发网上办、尖端检、援助站、协同帮、百事通五大功能板块,拥有注册用户6000多家,形成拥有150万题录标准和12万台(套)特种设备的数据库,整合全市1200多台、原值达11亿元的高精尖仪器设备组建形成“网上超级实验室”,汇集高层次人才6670人,能够精准契合企业需求提供质量诊断服务。 十二、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武汉江岸岱家山科创城在全国首创“岱家山”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实体化运行质量服务站,打造企业“家门口”的“一站式”质量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通过契约方式集聚NQI资源要素,配备质量等九大类服务专员,聘请质量科创导师,实施“进、问、促”服务工程,开展一对一质量诊断,打造“动态集成型”智能检测中心,为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检测服务,开设质量学堂为企业提供专业辅导,助推小微企业提质增效。2013年以来,为150家企业的2600余件计量器具提供送检服务,协助46家企业的95项产品编制企业标准,为100家企业提供检测服务450次,组织105家企业申报武汉市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并成功帮助28家企业获得精准辅导,举办质量活动及培训覆盖企业员工4000余人。通过开展质量科创等服务,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增就业人员1600余人。 十三、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市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光伏产业发展需求,构建NQI资源集成化、工作体系立体化、服务流程规范化的“一体化”模式,贯通从产品到企业再到产业的多层次质量生态,引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标准领航,积极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推动IEC首次发布中文版国际标准,抢占行业发展先机。二是强化平台支撑,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国家质检中心,打造产业质量技术“一站式”服务平台。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与世界银行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引入“点亮全球”项目,与国际机构建立互认协议,护航“中国制造”走出去,助力支撑双循环。四是协同技术服务,设立“深圳产品学校”,实施“一企一策”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支撑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服务大湾区光伏企业超200家,累计出口额超过100亿元,减少3400余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十四、广东省佛山市 佛山顺德依托生产性服务业园区“顺德科技质量服务集聚区”,围绕“4+5”战略产业规划,采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方式,由区政府设立专项扶持引导资金,实行“NQI+科金产+国资平台”运作,由市场监管局和科技局指导、国资公司运营,以全价值链推动NQI“一站式”服务市场化、全质量链促进资源要素集约最优化、全产业链融合打造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努力构建“一区三链三化”NQI“一站式”服务模式。在顺德科技质量服务集聚区总部大楼设立NQI“一站式”服务中心运营机构,面向153个工业园区提供专业服务,在3个工业园区试行“一站式”服务站,就近服务优势产业,有效推动制造业质量提升,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五、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柳州充分发挥质量技术基础的支撑作用,在2个螺蛳粉产业园区分别设立柳州螺蛳粉产业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柳州螺蛳粉质量检测服务站,将质量技术服务直接送到企业身边,以“四强化四促进”助力小米粉实现了大产业。强化以标准为引领,统筹制定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促进产业工业化转型;强化以检验检测为基础,依托技术资源,帮助企业组织开展柳州螺蛳粉预包装产品技术攻关,将产品的保质期从最初的10天提高到6个月,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从70%提高至97%以上;强化以知识产权为支撑,将广西首个螺蛳粉产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建在产业园区,解决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资金和技术瓶颈难题,促进产业活力创新;强化“NQI+”服务协同优势,不断强化质量保障服务,拓展质量增值服务,优化质量提升服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六、重庆市南岸区 重庆市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全域旅游城市等发展战略,区政府定方案、搭平台、强考核、抓激励,以文旅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切入点,以龙门浩等3条老街和工业园区为试点区域,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沃土质量驿站”,创新构建“1+3+N”大质量服务模式,统筹发挥政府主导政企联动、NQI集成运用、非公党建示范引领等三大作用,探索以高质量的NQI“一站式”服务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培育全市乃至全国旅游休闲街区服务质量“领跑者”,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消费者“满意度”,推动企业走“守底线”“优服务(产品)”“创品牌”高质量发展之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用NQI全要素扮靓“城市会客厅、智创生态城”,实现以“小切口”服务“大战略”,打响“重庆服务”品牌。 十七、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新都区聚焦轨道交通、航空制造、生物医药3大主导产业和企业需求,创新深化校地合作、深入园区腹地、深度质量帮扶3大提升举措,强化数字化1大技术手段,打造全场景、沉浸式2大“可感知”服务体验,探索出“3+1+2”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按照“责任清单+技术帮扶”“监督检查+质量问诊”“整体提升+梯度培育”工作思路,推动数字赋能实现质量基础设施资源集约化供给,并突出外向型、全球化服务特色,分类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形成了“主体责任-问题整改-需求转化-服务跟踪-持续改进”闭环。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14次、培训企业2.23万余家,常态化技术服务6944次、服务企业2644家,解决质量问题218个、制定国家标准3项,涌现出成都中车、四川科伦等质量标杆企业。 十八、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林芝市在粤林产业园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以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主动靠前服务,通过“一站式办理、零距离服务”,有力助推茶叶、藏猪肉、藏医药等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协同服务助企纾困。聚焦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充分利用第三方技术平台和援藏技术力量,提供市场准入、质量管理、计量检定、标准咨询、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一揽子服务。主动问需企业,第一时间联系各类技术机构开展计量检定和检验检测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主动服务产业发展。积极联系内地专家现场指导茶叶、藏猪肉等产品生产企业标准制修订,指导帮助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和认证,深入企业质量问诊,帮扶企业品牌化发展,协助企业获得有效专利16件,1家企业获得首届西藏质量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十九、陕西省西安市 西安中交科技城积极履行中国交建央企责任担当,依托自建产业园创建区域实体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探索政府引导、央企先行“以创新质量基础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新模式,自建大数据产业研究云平台、开设线下“一站式”服务窗口、吸纳一批专业技术机构参与共建。利用产业招商运营经验走访调研企业,聚焦企业痛点难点问题协调产业优势资源进行“靶向治疗”,重点关注企业质量基础设施发展瓶颈问题。以市场化运作机制打破行业壁垒,整合资源要素,实现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统筹建设、协同服务、综合应用,是政企合作的典范。 二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哈密市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目标,采取“互联网+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网点”线上线下一体化协作联动的方法,线下分步搭建“1+2+N”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全力构建起市级服务中心为引领、区县服务站为枢纽、重点企业网络端点为补充的服务体系。线上搭建NQI“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在线办理、质量帮扶、企业互助、检测联盟、资源中心”5大功能模块,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质量管理等质量要素资源,拓展商标品牌、专利技术等质量增值服务。平台运行至今,注册用户849家,辐射服务企业3.6万余家次,为企业解决质量技术难题36个,为服务对象直接节约费用216万元,实现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2亿元,为哈密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提供质量技术综合服务。搜索复制
2022-04-26
江苏省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
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商务厅、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通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以帮助江苏省内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推动内外市场衔接联通与一体化发展。 开展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举措,对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加快提质升级与引导消费回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项工作坚持协同推进原则,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主体作用、行业组织桥梁与纽带作用、第三方机构技术支撑作用、政府规范指导作用,形成齐抓共促的工作格局。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指导辖区内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国内外产品标准比对分析与认证检测等服务;加强对相关企业与产品质量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为企业提供认证检测等服务的专业技术机构的监管工作,督促专业技术机构落实主体责任;会同商务部门共同开展宣传推广和培训,帮助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相关质量评价等方式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积极组织有意愿的外贸企业参与“同线同标同质”;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连锁超市、便利店、电商平台销售相关产品,设立专区,更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持续推进“江苏优品 畅行全球”“江苏优品 数贸全球”等系列贸易促进和跨境电商活动,引导有较强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外贸企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互促;推动相关产品进驻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等内外贸融合展会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国内外市场影响力。 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加大对相关企业知识产权许可的指导力度;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指导帮助企业防范化解产品销售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支持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战略运用能力。 下一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将以“世界认可日”等宣传节点为契机,联合商务、知识产权等部门共同开展“同线同标同质”宣传推广和培训,指导各地帮助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相关质量评价等方式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对标先进标准迈向高质量发展,推动内外市场衔接联通与一体化发展。
2022-04-25
最新!全国认证证书突破300万张
全国认证认可信息服务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全国共有有效认证证书302万张,获证企业87万家。认证证书总数突破300万张。截至2022年3月,我国有效认证证书数为302万张,获证企业数为87万家。其中证书数10万以上的省、市9有个,分别为广东571604张、江苏403229张、浙江399395张、山东226811张、上海123635张、北京117839张、河北106811张、四川省103076张、和安徽省100696张。
2022-04-24
市场监管所怎么建?权威意见来了!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市场监督管理所建设规范(暂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建设规范》),对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夯实做强市场监管基层基础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市场监管所是市场监管系统最基层组织、最基本力量。加强市场监管所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基层治理部署要求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落实《“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的有力抓手。 《指导意见》重点解决“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怎么建设市场监管所”的问题,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总体要求,明确了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二是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政治建设、明确事权划分、规范业务运行、创新监管方式、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专业能力、统一外观形象、强化基础建设和加强信息化支撑9方面任务。三是组织实施,从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支持、鼓励探索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建设规范》重点解决“市场监管所建成什么样”的问题,共100条,明确了任务目标、岗位职责,提出了业务工作的具体要求,规范了内部管理有关事项,明确了加强基础保障的具体措施,规定了考评与监督的主要内容。 总局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将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逐级制定工作方案,抓好组织落实,争取同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持续促进基层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和水平。
1
2
...
17
18
19
20
21
...
70
71
共843条 71页,到第
页
确定
CopyRight
©
2013 常州检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5009843号-1
百度一下
关闭
13775602470
18921002897
工作日:8:00-18:00
周 六:9:00-18:00
QQ在线
QQ在线